林晓霖在信里说了两件事,陈云想了想,然后把这两件事都交给了洪学智去办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
林晓霖给陈云写了封信,她到底是想做什么呢?陈云又对洪学智交代了些什么事情呢?
【一 、林晓霖写信求助,野战军辉煌待书】
林晓霖是林彪的女儿,她的成长故事和对林彪的感情都很复杂,她自己是这样说的。
他可能是个挺棒的爸爸,但做丈夫就不怎么样了。
那时候,张梅有个外号叫“陕北的漂亮姑娘”,18岁的她就和林彪结了婚,但婚后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心。
张梅和林彪两人都忙着搞革命,也不太会照顾小孩,结果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不幸去世了。
后来,他们俩之间的不合越来越严重,最后只能各走各的路了。
林晓霖虽然回到了爸爸身边,但因为继母对她不好,日子过得挺辛苦,这样一来,她对林彪也就更加埋怨了。
那既然这样,她为啥还想着要“给林彪恢复名声”呢?
其实,林晓霖那个时候,心里最先想到的并不是林彪,而是以前第四野战军的那些战士们。
他们年轻时跟着林彪四处打仗,立下了许多大功,可最后却因为林彪而吃了大亏,真是让人叹息不已。
到1994年的时候,第一、第二和第三野战军的军队历史都已经被编写好了。
就只有第四野战军的军史还没搞定,所以林晓霖给陈云写了封信,想请他搭把手。
陈云看了信,不由得也皱起了眉头。
我军一直习惯从过去的事情里吸取经验,那时候编写军事历史的工作已经进行得热火朝天,所以给第四野战军写历史也是很自然的事情。
但问题是,林彪曾经当过第四野战军的头儿,而且他后来还犯了不少错误,这在编写历史的时候就成了一个挺让人头疼的事情,该怎么写他呢。
陈云拿不定主意,于是向中央递了一份请求。
没想到的是,这份申请很快就批准了。
因为有了陈云的推荐,再加上中央军委的确认,洪学智最终当上了军事编写组的领头人,而陈云和彭真等人则一起担任了总的顾问。
这是第四野战军再次走到前台的一个关键时刻,也为这类事情树立了一个好榜样。
那么,咱们得琢磨琢磨,为啥第四野战军这么特别,让中央这么看重呢?
【二 、第四野战军诞生,南征北战立功勋】
1948年秋天,毛主席在一次讲话里提到了要建立四大野战军,后来这四大野战军就真的成立了。
我们马上就要把国民党完全击败,得重视起来,让队伍变得正规,编制也得统一规整了。
所以在1949年年初,中央军委做出了调整野战军名称的决定,比如把西北野战军改成了第一野战军,中原野战军则变成了第二野战军等等。
说到第四野战军,它其实就是由东北野战军改编过来的。
尽管它在序列中位置偏后,但以前的战功和战斗力可丝毫不比其他部队差,甚至好多人都悄悄把它当作“第一”。
一方面,第四野战军的作战范围很广,解放了好多省份,并且战斗中缴获的物资也不少。
回头看看历史,在解放战争那会儿,第四野战军在东北、华北还有华南等13个省份都打过仗。
从黑龙江的东北一路往南,直打到最南边的海南,这支部队的地域跨度,在四支野战军里面是最大的。
打仗那会儿,第四野战军消灭的敌军数量其实不算顶尖,总共就188万,在四大野战军里头只能算第三名。
因为打败了不少精兵强将,所以战斗中收获了很多战利品。
举个例子,第四野战军得到了八十多架飞机、五百多辆坦克,还有六千多辆汽车和一万六千多门大炮。
说到缴获的枪,数量可不少,加起来快有70万把了。
比起消灭敌人数量最多的第三野战军,第四野战军在缴获装备方面更胜一筹,这说明第四野战军在这场战争里功劳不小。
另外,第四野战军的影响力非常大,简直可以说是后来兵种划分的重要支撑。
新中国成立那会儿,咱们国家建了两个大军种和三个小兵种。大军种就是海军和空军,小兵种呢,包括炮兵、铁道兵还有装甲兵。
海军主要是由第四野战军的12兵团发展而来的,而空军呢,它是由东北航空局加上第四野战军的14兵团组合成的。海军的司令是萧劲光,空军的司令是刘亚楼,他们俩以前都跟林彪一起工作过。
说到咱们国家的炮兵,主要就是以第四野战军炮兵司令部为基础组建的,而铁道兵呢,则是从第四野战军的铁道纵队里分出来的。
仔细算算,就只有装甲兵团跟第四野战军没啥直接联系。
不过,装甲兵团的头儿许光达,他也是第四野战军的大将,并且还带了一些坦克学校的学员和以前的部下从四野过来,所以说,他也算是“半个”第四野战军的人。
另外,1955年进行军衔授予时,说到将级以上的军官,比如大将啊、元帅这些,每个级别里第四野战军的人数都是排在第一位的,尤其是元帅这个级别,更是特别突出。
在十大元帅里,第一、第二、第三野战军都分别有一位元帅,而第四野战军却独占两位,而且将级以上的军官数量也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,这足以说明他们有多么出色。
你知道吗,解放军里可不止四大野战军这么简单,第四野战军的表现尤为突出,算是领头羊了。那它为啥这么厉害呢?
这事儿得聊聊第四野战军的历史由来。
第四野战军最开始叫“红一方面军”,那时候它就是红军里的一个重要队伍。后来,它变成了115师,又打了很多大战,还分了好几次兵。
和保卫延安的120师,还有驻守太行山根据地的129师比起来,115师拥有的战斗区域更大一些。
经过了很多的锻炼和大量新人的加入,发展起来当然就很快了。
之后,有10万八路军去了东北,靠着那里资源多、工业好,还有大量的人力,只用了三年时间,军队就壮大到了上百万,这就是后来大家说的第四野战军。
不管是看他们的功劳还是看他们所做的努力,第四野战军都不应该被人们忘记。
因此,陈云向中央提出了请求,希望为第四野战军编纂军史,中央很快就答应了,以此表达对他们的赞扬。
让人有点想不通的是,陈云为啥会挑中洪学智呢?
【三 、四野出身不敢忘,矢志报国真英雄】
陈云之所以挑中并推荐洪学智,就是因为洪学智以前就是第四野战军里的一名猛将。
他很有斗争经验,还亲自参与过不少大事,让他来领头最合适了。
解放战争一开始,洪学智就当上了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的司令员。他配合林彪,三次带兵到江南作战,期间还琢磨出了不少好办法打仗,真是挺厉害的。
就拿“攻打城市”和“灵活消灭敌人”来说,洪学智都干得非常棒。
因为他带兵打仗特别厉害,所以和韩先楚、邓华等人一起被人们叫做“四野的六大战将”!
洪学智把在第四野战军打仗的日子,还有跟战友们结下的深厚感情,看作是自己最珍贵的宝贝之一。所以,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给四野写战斗历史的任务。
不过,洪学智很快就为如何拿捏编写的分寸感到头疼,这一点上,他和陈云心里都明镜似的。
以前打仗那会儿,四野的干部们个个精神抖擞,威风凛凛。可后来林彪出了问题,大家就都感觉脸上无光,不好意思抬头了。
这次写战争历史,目的就是要直面过去,改掉大家想掩盖的想法!
洪学智等人根据这样的想法,提出了“说真话,按历史来”的编写原则,这个简单明了的八个字原则,很快便赢得了中央军委的肯定和表扬。
一旦确定了基本方向,后面的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。
洪学智请来了好多还在世的四野老同志,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大量关于四野的亲身经历和资料,这让编写工作进展得更快了。
其实,第四野战军和其他野战军不太一样,它刚开始建立的时候,是从好多地方集结来的队伍组成的,因此人员构成挺复杂,导致很多消息不太好确认是不是准确。
为了确保没有遗漏和错误,洪学智翻阅了许多资料,一字一句地进行核对修改,直到每个字都有来源,每件事都有记录为止。
洪学智在忙着写战史的同时,也没落下另一件事,那就是建造平津战役纪念馆。
在三大战役的纪念馆里,辽沈战役纪念馆早在1959年初就建好了,而淮海战役纪念馆建成得稍晚,是到了1965年才对外开放。
平津战役纪念馆是在1994年才开始动工修建的。
修得这么晚,其实和林彪有关系,因为平津战役的主力部队是他指挥的第四野战军嘛。
好在只用了三年时间,这座纪念馆就顺利建成了,总算是给战士们填补了一个大的遗憾。
当初建纪念馆时,洪学智有点拿不定主意,不知道选址该定在北京还是天津。
最后,陈云拍板决定,“还是建在天津比较好”,因为解放军就是在天津打败敌人的嘛。
真的很可惜,陈云没能亲眼见证四野战史的出版。到1998年四野战史编写完毕时,他已经因病离世了。
所以,洪学智专门带了一本四野战史的书,放到了陈云的墓前,算是给他的一点安慰。
看看整个事情经过,洪学智他们不怕辛苦,陈云的胆识和毅力也真叫人佩服。
你得明白,林晓霖给他写信前,他其实就已经在这事儿上花了不少心思了。
【四 、准确记录历史,功过并不相抵】
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,林彪就慢慢不再被人们提起了。
然而,在1983年,陈云意外地接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请求,希望他能为一本书题写书名。
在辽沈战役里,林彪指挥的第四野战军也立下了大功,而陈云以前跟林彪一起打过仗,因此他得到了这次邀请。
写书名其实没啥大不了的,但陈云却特地和纪念馆的人商量了这本书的编写。在陈云心里头:
要想清楚了解辽沈战役,就不能不提林彪和第四野战军的重要作用。我们必须全面、准确地讲述这段历史,不然的话,这段历史就很难讲明白了。
陈云的这次讲话,既给辽沈战役纪念馆重新编排《辽沈战役》展览内容提供了重要参考,也推动了后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部分里关于林彪条目的撰写。
1988年,《辽沈战役》这本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,里面对林彪的评价很中肯,让老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对林彪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。
2007年,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办展览时,展出了林彪身为元帅的照片,这张照片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。
关于这事儿,主办方发言人说了这样一番话:
这次展览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实话实说、既全面又公正,这样做是对历史的尊重。
后来,很多认真的历史学家都从各个角度对林彪进行了评价,这确实值得称赞。
说到底,“功劳归功劳,过错归过错”,它们不能互相抵消,都得如实记下来。
让我们更加开心的是,日子一天天过去,第四野战军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。
这支勇敢能打的队伍做出了巨大贡献,也牺牲了很多,我们不能把他们忘掉。
1947年,毛主席仔细分析了战争的情况后,觉得解放战争可能还得再打五年。但到了1948年,他重新评估后说:“解放战争可能只需要一年就能搞定了。”
仅仅一年的时间,战争局面能有这么大的转变,关键就在于那三场大战,特别是第一场,辽沈战役,它是由第四野战军打响的。
辽沈战役刚打完不久,毛主席就给第四野战军发了电报,让他们别再休息了,赶紧进关,提前打响平津战役,好拦住傅作义集团别让他们往南跑或者往西溜。
因为东北野战军飞快地打下了密云,打败了104军,还堵住了傅作义集团往西南逃跑的路,把北平给围了起来,所以傅作义才不再抵抗,决定和平投降。
北平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,最终保住了没被毁坏,老百姓和士兵们也都没受太大伤害,而且解放的速度还快了很多,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第四野战军在平津战役中的出色表现。
就像陈云他们讲的,评价一个人得全面看,既要明确他的功劳,也得看清他的过错。
说到咱们的人民军队,更是得好好夸夸。这是一支荣耀的队伍,不属于任何个人,也没有犯过什么错。不能因为个别人的问题,就让整支军队的荣誉蒙上灰尘。
咱们平时得向林晓霖、陈云、洪学智他们看齐,保持一颗宽广的心,遇事不偏激,不让闲言碎语搅乱心思,也别被情绪牵着鼻子走。得一直秉持公正、理智,还有正义。
当然,咱们平时过日子得经常反思自己,守住底线,要不然走错路了可就没法后悔了。